“体育带给我自信自强”
2025-10-31
本文转自:中国体育报
| 主办方供图 | 
张博宸
近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旱地冰壶项目比赛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举行,来自北京、福建、香港、甘肃、广东、广西等26支代表队的284名运动员参与了角逐。
本次比赛设智力公开组、轮椅公开组、听力残疾组,分为小组赛、淘汰赛和附加赛。竞赛规则采用中国残奥委员会审定的《残疾人旱地冰壶竞赛规则(2020.12)》,要求每队出场4名队员,必须包括男女不同性别的运动员,比赛时听力残疾运动员不允许佩戴助听器,每场比赛共6局,按冰壶距圆心远近定每局胜负,6局后积分多者赢。为适配不同残疾类别需求,赛制设计彰显人性化。轮椅组运动员使用推杆推球,听力组与智力组则直接用手投壶,在统一规则下实现差异化竞技。
在听力残疾组的赛场,从小在茂名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的钟志明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至今已六年余,现已在校内组织了40多人的旱地冰壶队,参与对象从小学生到高中生,旱地冰壶课也作为校内特色体育课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要像网一样把学生们串联起来,做好传承工作。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认识我、支持我。在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训练改善了不良的习惯,纪律性也变好了,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也有提升,我想把他们教得比我更好。”钟志明说。
目前,旱地冰壶已作为主要项目之一在广东省内的残疾人群体中进行推广。钟志明和他的教练张贯兵除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让更多孩子接触旱地冰壶,还将推广范围延伸至所在地区多所普通学校。钟志明认为,不论学生身处哪类学校,坚持参与体育运动有益于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提升沟通能力,“坚持参与体育运动会帮助他们在人际互动中感知生活的美好。这几年,我切实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因体育而改变,形象气质也变得越来越好。未来,我会继续做好教育工作,用运动帮助更多孩子收获更好的人生体验。”
经过为期五天的比拼,重庆队、四川队、浙江队分获智力公开组前三名,四川队、吉林队、河北队分获听力残疾组前三名,内蒙古队、河南队、吉林队分获轮椅公开组前三名。“太激动了,第一次来广州参赛就拿到冠军。之前我因肢体功能受限,产生过自卑心理,不敢出门。体育给我带来了自信、自强,祝愿所有的残障朋友越来越好。”内蒙古队运动员高全福说。

在2019年天津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上,旱地冰壶首次作为群众体育项目纳入全国残运会。作为冰壶运动的创新项目,旱地冰壶具备占地面积小、易于学习和掌握、老少皆宜且不受残疾类别、地域及环境限制的特点,只要场地平整光滑,室内外均可随时开展活动、训练和比赛。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群体特奥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残疾人旱地冰壶项目参与人群不断扩大,运动水平逐年提升,已成为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的品牌项目。